Monday, May 27, 2019

Buddhism for the people . 3.16 , 5.3 spirit

第 27 章 为「人」的宗教 ( 下 )

27-4 为大众尽力的精神
此节强调创价学会因为敬爱民众、为大众尽力,所以取得发展,呼吁要永远继承这项学会精神。

【池田 SGl 会长的指针】
青年部「3·16」纪念大会的指导
( 1998年3月13日,东京 )

创价学会一直为大众彻底效劳,现在也竭尽心力,所以得人心。这是最强大之处。
「为大众尽力,所以胜利了。」这是铁则。
希望各位一生都不要忘记这项历史的教训。今天我想告诉各位的就是这一点。
谁最伟大?就是「大众」,是「老百姓」。
真正伟大的人是在老百姓之中,他们既没有财富,也没有学问。
广布的典范「热原三烈士」,也是不折不扣的老百姓。
在现实中,谁在真正拼命地弘教?谁在专心致志为广宣流布奋斗?大部份都是妇人部、是寂寂无名的老百。
「教义」和「法」当然有高低深浅之别。在现实中「努力为大众服务」的宗教,最赢得大众的心,在历史上也取得最大的胜利。学会遵照这个原理、法则,发展至今。如今正是奠定接下来的「大发展时代」——二十一世纪的基础。
「法」——「佛法」本身是永恒的。从七百年前起,大圣人的佛法已存在。
但秉持此大法「努力为大众服务」的,就只有创价学会。现在的「世界广宣流布」盛况,正是由于我们日复一日「为会员尽心尽力」才能达成的。
四十年、五十年来,我每天也从早到晚为会员竭尽全力。御本尊知道这事实。虽然自己说自己,但为了后世,特意说个明白。
正因如此,才成为了日本第一、世界第一的创价学会。绝不可小看这件事。

有人从远处不断观察着我们这种「彻底为大众尽力」的学会精神。那就是中国的周恩来总理。
周总理说:「创价学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该好好重视创价学会。」
总理的着眼点也是「大众」。
我这份「努力为大众服务」的心,与总理的心一致,成为日中友好的「金桥」。
因此,我在第一次访问中国 ( 1974年 ) 出发前,在羽田机场向内外宣布:「至今我一直与那些被称作穷人和病人的民众一起奋斗过来的,从不倚仗权力和财力。」
许多人到机场送行,包括中国大使馆的人士。
希望各位以此学会精神为自豪。
正是为了「病人」、「穷人」,为了最苦恼的人,才有宗教。各位说对吗?
希望大家出色地继承我这个「为大众尽力的精神」。

27-5 学会走在宗教改革的尖端
在此引用湯恩比博士的见解,谈及现代高等宗教所须的宗教改革的要谛,说明走在宗教改革尖端的是创价学会。

【池田 SGl 会长的指针】
「5·3」纪念大会、首都圈总会、东京总会的指导
( 1994年5月3日,东京 )

现代高等宗教的课题是什么呢?世界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湯恩比 ( A. Toynbee ) 博士早就指出,现在是必须进行宗教改革的时候。
在现代和未来都生气蓬勃地高等宗教——湯恩比博士也是基于这一点,一直关注着创价学会。我应邀于1972年及73年5月到伦敦跟湯恩比博士会晤。
要使高等宗教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光芒,需要的是什么?
湯恩比博士在著作《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》论述:「就是将宗教的本质性东西跟非本质性的附带性东西分离。」
发挥宗教超越时代、超越社会制约此不变的「本质性东西」,将非本质的多余部份分离出来。否则,宗教就没有未来,人类也没有精神上的进步。
所谓「本质性东西」,在我们来说是什么呢?
那就是对本佛日莲大圣人的归命,对大圣人所说的三大秘法的确切信心。换言之,是根本的化法 ( 佛为教化众生而说的教法 ) 。
所谓「附带性东西」,就是随着时代、地方而变化的部分,特别是后世的形式、仪式即化仪 ( 化导的仪式、形式 ) 等。
「附带性东西」与「本质性东西」,两者的关系可比喻为「谷壳」和「米粒」。将「米」从「谷壳」筛分出来是当然的事。要丢掉「谷壳」,把「米」取出,加以重视——湯恩比博士如此阐述。
用比较艰深的用语来说,就是「宗教的本质剝离」。
把暂时性的东西、以及长年累月积累下来多余的糟粕部分捨弃,把只有某些特定文明才适用的部分捨弃。进而要挽救宗教的「灵魂」。唯有如此才会有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的繁荣。湯恩比博士称此为「宗教改革」。
就基督教历史上的「宗教改革」,湯恩比博士说「并非已成过去的单一特殊事件。那是在任何时代,所有高等宗教同样必须面对的不息的挑战,也无法对此视而不见,否则就会辜负人们对此宗教的信赖。」
依循着湯恩比博士所期待的轨道前进,走在宗教改革的最先端的,不正是我们创价学会吗?对于此事,相信大圣人、日兴上人一定比谁都感到高兴,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所期待、所乐见的进步。

27-6 因应时代自在地发挥智慧
本节强调日莲佛法因为是为人而有的宗教,因应社会多样化与时代的变化,重视将其本质表现得更浅显易懂的智慧。

【池田 SGl 会长的指针】
SGl 世界青年研修会结业式的指导
( 1990年10月14日,东京 )

日莲大圣人赞扬南条时光出色地继承其父的信心。
「恰如出蓝之青、胜水之冰。难得、难得!」(<复上野书>,御书1640页 )
意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冰生于水而寒于水,你 ( 时光 ) 出色成长,超越父亲,真是难能可贵!难能可贵!
现在各位继承草创前辈,在各国尽情活跃,实在令人感到欣慰。
这节御文也教示我们,在佛法世界,超越前人而成长、发展、进步是多么的重要。
孩子和父母做同样的事,后辈与前辈说同样的话。从某个层面来看,是了不起的传承。佛法与信心的根本精神本来就是永远不变的。
然而时代时时刻刻在变化,社会激烈变动,世界多元多样,现实上人心无限微妙,要掌握人心谈何容易。为了成佛,为了广宣流布,必须因应人的多样化与时代的变化,自在地发挥智慧,这智慧正是慈悲的表现。
再深遂的理论,实际上人们无法理解也毫无意义。硬推一向以来的习俗、表达方式、用语,反而出现让人对佛法的伟大产生误解的事。这样不但缺乏慈悲,说得严历些,更不符合本佛拯救全人类的心意,这点要当心。
而佛教用语是在悠久的佛教历史中逐渐形成、定型,若原封不动地传扬至佛教传统尚浅的社会,人们也无法了解其真意。于是需要能更准确地传达真意与深义的表达方式。
为了「世界广宣流布」须费煞苦心。我确信这才符合大圣人教导「青出于蓝」的进步原则的心意。
佛法阐释随方比尼 ( 只要不违反佛教本义,亦可依循各地的风俗、习惯 ) 、随时比尼 ( 只要不违反佛教本义,亦可依循各时代的习惯等 ) 。此外四悉檀 ( 佛的教法分为四种 ) 当中,有因应一般社会的要求说法的「世界悉檀」。
因为已说出了最根源的真理,所以能正确自在地创造价值——这就是日莲大圣人的佛法。由于明示了最根本的道理,所以任何人也能信服地实践。这就是这个正法的伟大之处。

27-7 以宽大的胸襟广结友谊
在小说《新·人间革命》中,描述山本伸一会长在初次世界广布的旅途,出席在首先抵达的夏威夷、华盛顿等地召开的座谈会,回答会员提出的种种问题。其中深入浅出说明了为人而有的宗教的应有模式。

【池田 SGl 会长的指针】
小说《新·人间革命》

( 一位妇人的岁问:「我儿子上基督教的学校,那算是谤法吗?」)
「没关系。你儿子上学不是为了信仰基督教,而是为了学习学问,那就毫无问题。」
「缴钱给学校,那是学费。在那里求学受教而支付的报酬,不是理所当然吗?
我们信仰的根本是信奉日莲大圣人所图显的御本尊,并认真地向御本尊祈求。只要信仰的根本无误,其他就不必想得太死板。」
「我们的生活模式和文化,大多都与宗教有些关联。例如,星期日公司几乎都休息,这就是由基督教把星期日作为安息日开始的。如果认为星期日不上班就是谤法的话,那就无法在社会上生活了。
还有音乐和绘画,很多也受到宗教的影响。然而鑑赏艺术与信仰是两回事。所以绝对没有『这幅画不能看』、『听这首乐曲就是谤法』之类的事。如果因为信仰,连艺术都不能欣赏的话,那就是否定人性。」
有为人而有的宗教,也有为宗教而有的宗教。为宗教而有的宗教陷入教条主义,藉宗教之名束缚民众,使之隶属。结果,人们的精神自由被剥夺,良识和人性都遭到否定,与社会的鸿沟不断加深。
日莲大圣人的佛法是为人而有的宗教,要使人性开花结果。如果宗教领导人教导佛法,却把艺术和文化断定为「谤法」,那他就是在践踏大圣人的精神,是偏颇的教条主义者。那只是歪曲佛法、封闭世界广宣流布道路的行为。( 第一卷<旭日>章 )

( 一位妇女的发问:「住在附近的朋友托我照顾孩子,好让她去基督教的教堂。可我若是说:『你上教堂,我不给你看孩子』,就会搞坏人际关系,该怎么办呢?」)
「这里是美国,所以要像辽阔的美国大地一样,心胸要非常非常开阔。把孩子托付给你,至于这期间朋友干什么,那是她自己的事。你照看孩子,是出于友情,并由此结下佛缘,所以完全没必要太过敏感。」
「我们作为日莲大圣人的门人,当然对法的正邪是严格的,与此同时,对人应该处处宽容,这才是真正的佛法者的生存方式。」
「对法的正邪的严格态度和对人的宽容,二者绝不会互相冲突,而是一体两面。比如说,某位名医处来了一个吃了毒蘑菇的病人。不管病人是什么身分,名医都会千方百计地救治,予以真诚的鼓励,这就是对人的宽容。并且叮嘱患者,『毒蘑菇这些东西,绝不能再吃了』。即使患者说『毒蘑菇很香,还想吃』,也没有医生会说『啊,是吗』,表示赞成或妥协,这就是对法的严格。两者都是医生出于要解除患者痛苦的慈悲和信念。信仰佛法的人也应该如此。」
伸一谈到,日莲大圣人果敢地进行折伏,也是出于为了实现一切众生幸福的大慈大悲。
如果人们将只是部分观的尔前教义信奉为最高之法,就无法信受佛法精髓的下种《法华经》,结果只会陷入不幸。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发生,大圣人揭示「四个格言」,毅然挺身,向那些腐败、堕落,与政权同流合污,宣扬谬误之法的恶僧展开壮烈的奋战。
因为不与恶战斗,对恶视而不见,到头来就是放纵恶、助长恶。但是,大圣人奋战的方法始终是对话,即「折伏」。而且,虽然遭受危及生命的迫害,始终坚持非暴力,贯彻言论的战斗。
伸一一口气说到这里,然后对提问的妇女谆谆教诲地说:「所以,破邪显正的折伏精神和友情绝不相互矛盾,根本都出自慈悲之心。因此,愈力行信心,愈会用更宽阔的心包容友人,加深友情,这才是本来的姿态。所谓折伏,是透过对话来触发对方生命的行动,缺乏信赖和友情就无法达成。希望你也能超越宗教的不同,和更多的人结下深厚的友情,为友人祈求幸福。这也将证明佛法的广度和深度。」( 第一卷<慈光>章 )

27-8 佛法彻底注视人
本节强调佛法是彻底的人本主义,讲述人的言行举止,说明创价学会使「人的真髓——菩萨道」在现代苏生。

【池田 SGl 会长的指针】
菲律宾 SGl 最高会议的指导
( 1993年5月9月,菲律宾 )

佛法是人本主义,我也一贯实践人本主义。
关键是人,重点唯有人,佛法彻底注视人。不是国籍、社会立场、意识形态等,「人」才是基准。我时刻面向「人」,以「人」为根本。
一切取决于人,取决于本人。为人如何——这是一切关键所在。我认为全世界也正趋向「以人为主」的人本主义方向。
佛法本来就是教导「身为人如何生存」的。
释尊教导所有人应走的「为人之道」。
一说到佛法,也许会有人认为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的世界。而且事实上,神职人员为了使自己神秘化,树立权威,刻意採用这样的说法。
但是佛法本并非如此,也不是释尊第一个想出来的。释尊发现并教示永恒存在、普遍的「为人之道」、「生命之道」的佛法。
释尊如此叙述他在菩提树下证得菩提 ( 得悟 ) 的情形:「比如,有一个人在人迹罕见的森林里迷了路,无意中发现过去人们走过的古道。沿这条路走下去,来到过去人们住过的古城,即是园林围绕,有美丽荷花的壮丽古都。
那个人回来以后,马上向国王报告,并请求国王在那里重建都城。」
后来,许多人通过这条「路」,来到「都城」,「都城」欣欣向荣。同样地,释尊也在菩提树下发现了过去的佛走过的正确道路,从而教给人们。
「于是这条『路』被许多人知晓,繁荣、扩展至今。」
释尊虽然这样说除了这条「为人之道」,但佛教逐渐远离「人」,变得形式化、巫术 ( 求神问卜 ) 化。本应度过比任何人都出色的人生的神职人员 ( 僧侣 ) ,却变成最违背「为人之道」的人。这时是最能道出问题所在。
释尊本身就破折当时已仪式化的既成宗教,阐释「为人之道」,但他的教诲也同样地逐渐式微。
这趋向在末法时代走到了极点。日莲大圣人就在此时出现了。
大圣人的著名金言指出:「教主释尊出世之本怀在示为人之道。」(<崇峻天皇书>,御书1222页 ) 意思是教主释尊出生于世上的目的,就在教导做人的道理。
对于当时仪式化、形式化的佛教来说,这项革新的教诲是回归佛教「原点」,可称为哥白尼式转变 ( 像哥白尼想改变天动说,主张地动说般的一百八十度转变 ) 。
大圣人藉此告诉我们,教示「为人之道」才是佛法的精髓,才是教主释尊出现的真正目的,脱离此真髓的教义都是枝叶。
大圣人想使长期以来形式化的佛教回归原点 ( 为人之道 ) 。也可说是走向「人本主义」、「人本宗教」的革命。
创价学会使佛教的原点即大圣人教导的「为人之道」,尤其是「菩萨行」在现代复苏。因此经常受到「特权统治阶层」僧侣的压制。
但是,我们相信只有「这条路」上有大圣人宗教革命的灵魂、佛意的精神。
因此,我们作为佛法正统中的正统,更加要扩大「善人」和「善人」的联系,而且不管对方是否受持御本尊,也要成为扩大「善人」阵容的核心。


——摘自香港《黎明圣报》2018年8月20

Sent from my iPh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