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、從山林走向社會:過去修道人以佳到山林、佳到偏僻、沒有人煙的地方為好,現在不是了,現在社會交通便利,「天涯若比鄰」,所以佛教要重視與社會的因緣關係。
第二、從寺院走向家庭:佛教不一定只是在寺院裡,它應該要走入家庭裡。因為人間佛教重視家庭幸福、家庭美滿、家庭快樂、家庭和諧,若能「家家彌陀佛,戶戶觀世音」,人人就可以幸福快樂了。
第三、從出家走向在家:在佛教裡,菩薩不一定都是現出家相,像観音、文殊、普賢菩薩都是現在家相。所以,佛教是大家的,出家、在家通通都有份,是社會的、人間的財富。
第四、從講說走向服務:未來社會的發展,必然是一個講究服務的社會,誰能為人服務,誰就能存在;誰不為人服務,就會慢慢被淘汰。所以,人間佛教要積極地對國家、對社會、對民眾做出
服務、做出貢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