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七章 自他皆幸福(7-6)
在与巴西著名言论家阿塔伊德先生(巴西文学院总裁)的对谈中,池田会长提及《法华经》中叙述不轻菩萨的举止,论述佛法的菩萨道。
背离人们的幸福,就没有自身的幸福可言。佛法信仰者的行动基础,在于慈悲精神。"慈悲"是去除人们的不安与恐惧(拔苦),给予喜悦、安心与希望(与乐)。
为人们的幸福奋斗,是身为佛法信仰者,不,是身为人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。然而,愈简单明了的事,做起来愈困难。佛法教导的真髓简单明了,就是"珍视每个人"。所谓佛,是为了"每个人"的幸福而不断精进、奋斗不懈的人。
基于利他精神而行动的人,佛法上称为菩萨。佛典中就出现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弥勒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、药王菩萨等各式各样的菩萨。
这些菩萨发挥各自的特性,为众生献身,倾全力拯救身陷苦恼、灾难的人们。例如,文殊菩萨以智慧、普贤菩萨以学识、弥勒菩萨以慈悲心、观世音菩萨以观察世间状况的力量,救济众生之苦。药王菩萨顾名思义,是以医药来治病。
日莲大圣人在众多菩萨中,关注出现在《法华经》的不轻菩萨,视其为实践的模范。正如"不轻"之名所示,对任何人都不轻蔑,展现最崇高的敬意。
《法华经》叙述不轻菩萨如此向人们致敬:
"我深深尊敬你们,不敢有丝毫轻忽怠慢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们都在修行菩萨道,终将可以成佛。"这句话凝聚了《法华经》讲求人性尊严的精神。不轻菩萨就是这样向所有人合掌礼拜。
日莲大圣人就不轻菩萨的举止说:"释尊一切说法的精要是《法华经》,《法华经》修行的精髓在不轻品。"(御书文白并列本Ⅲ106页)视为实践佛法的要谛。
不轻菩萨的言行举止是基于"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所以很尊贵"的信念。不论任何人,只要发挥内在的"佛性"──普遍的尊严性,就能开辟人生最崇高的道路。让自他彼此都能步上这条道路,就是实践菩萨道。
摘自《畅谈二十一世纪的人权》(日文,1995年2月出版)